长征路上一个普通的下午,部队快速走过之后,一些伤员实在走不动了,就在路边坐了下来。这时候,一个老兵走了过来,开始和他们聊起天来。这个老兵特别会讲故事,很快,他身边就围满了人。这可把路过的炊事班长急坏了,心里直嘀咕。
嘿,那边的朋友,在忙活啥呢?老是不做正经工作,快来搭把手,一起烧水呀!
老兵嗖地站起身,抖了抖身上的尘土,大声喊道:“班长,我这就来了!”
一个急着找人的警卫经过时,瞧见一个被烟熏得满脸乌黑的老兵,立刻把炊事班班长叫过来,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责骂。炊事班长愣住了,心想自己不过是吩咐人烧火,咋就惹上麻烦了?
警卫员还没来得及开口,烧水的老兵就走了过来,数落了警卫员几句,还让他向炊事班班长赔不是。这一连串的举动,把在场的所有人都搞懵了,大家心里都嘀咕:这到底唱的是哪一出啊?
【烧柴的老兵】
红军走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那路上的辛苦就不用多提了,不过也有不少好玩的事儿发生呢。就像之前提到的那位烧火的老兵,他其实就是我们的朱德朱老总。
那天下午天气特别好,队伍终于停了下来休息整顿。朱德走到一群伤员旁边,听见他们在讲革命的事儿,其实朱德知道的故事比他们说的还要多呢!趁着做饭的空档,朱德就自己加入了他们,开始聊了起来。
朱德一向简朴,那天他穿着件旧得厉害的军装,上面有好几个缝补的地方,鞋子也磨得不像样了。光瞧这打扮,谁也想不到他竟是红军的大干部,大伙儿围一块儿讲故事,都以为他只是从别的连队过来闲聊的老兵呢。
朱德阅历丰富,嘴皮子溜,他讲故事头头是道,特别吸引人,渐渐地,周围听他讲故事的人越聚越多,连远处的炊事班班长也忍不住多瞧了几眼。
炊事班长仔细一看,见那位老兵悠闲地站在伤员堆里聊天,心里顿时火了,远远地就嚷起来:“嘿,那边的战友!别闲聊了,赶紧过来搭把手烧火,两手空空地站着算怎么回事嘛!”
朱德一听这话,赶紧跟班长说:“好嘞,我马上过去。”他边走边朝那群伤员喊道:“我这可不是瞎扯,都是真事儿呢。”
在长征路上,炊事班里不少兄弟都倒下了,要给这么多人做饭,炊事班里的几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这时候,有个老兵却躲懒不来搭把手,炊事班班长一看,火就上来了,劈头盖脸地骂了他几句,然后直接安排他去劈柴烧水,自己转身又去忙别的事情了。
朱德接到任务后,就地找了些干柴,动手生起火堆。那时候,天色已暗,气温也越来越低。朱德费了好大劲才把火生起来,等到终于把水壶放上去煮的时候,他脸上已经被烟熏得黑乎乎的,满是烟灰的痕迹。
炊事班班长瞧见朱德生火磨磨蹭蹭的,便打趣道:“瞧您这老兵当的,连个火都捣鼓不利索呢!”朱德乐呵呵地回道:“哪比得上班长啊!我还得多向您学习呢!”
这时候,朱德的一个警卫员慌忙找上门来,说是因为朱老总好久没露面了,部队里有几件事得赶紧找他拿主意。
警卫员匆匆赶到,一眼瞅见朱德那副挺狼狈的模样,再瞧炊事班班长毫不留情地使唤朱德,心里顿时燃起一股无名火,他大步流星走到班长跟前,憋着气想要训诫一番:“你晓不晓得这位生火的是谁吗?”
碰到这突如其来的质问,炊事班班长一下子愣住了,心想:这家伙谁啊?我才不管他是何方神圣呢!战场上,咱们当兵的不就是该互相搭把手嘛!想着,他便硬着头皮,把这话原封不动地顶了回去。
警卫员压根儿没想到会听到这样的回答,眼看着他们俩就要拌起嘴来,这时朱德注意到了,他脸色黑沉沉的走过来,赶紧打圆场。
警卫员瞧见朱德走近,连忙叫了他一下,这时炊事班长才恍然大悟,原来眼前站的就是朱德!他参军没多久,还从没见过大领导呢!
朱老总走了过来,先拦下了警卫员对班长的责骂,然后和蔼地说:“我也是军队里的一员,烧火做饭这种事儿,我怎么就不能干呢?”警卫员听了朱德的话,心里特别心疼领导,平时工作那么辛苦不说,好不容易能休息会儿,还得忙着生火做饭。
朱德瞧出了警卫员的心思,拍了拍他的肩头说:“不过,你可别对战士们凶巴巴的呀,赶紧给班长赔个不是!”
接着,朱德对炊事班班长说道:“我明白,这次炊事班的兄弟们牺牲很大,你们真是为革命吃了不少苦头,我朱德啥时候都听你的安排!”
朱德的一席话,化解了两人间的别扭,旁边的战士瞧见这情景,对和蔼可亲的朱德元帅更加敬佩。这事儿在部队里传开了,大伙儿见连干部都率先垂范,干活的劲头更足了。
从细微处看大局,朱老总心里时刻装着战士们,他常说,没了战士哪来的元帅,战士们干的活儿,元帅也得干,甚至得挑更重的担子。在他的带领下,长征路上虽然困难重重,但队伍里始终士气高涨。长征能够胜利,这种精神力量可是关键之一。
【朱德与扁担】
朱德老总出身农家,从小就是个会帮家里干活的孩子。他那种朴实节约的习惯,是从娃娃时候就开始培养起来的。等到参加了革命,他更是特意把勤俭节约、不摆架子的好作风带到了生活和工作里。
当队伍刚到井冈山那会儿,部队里啥东西都缺,国民党还拦着不让送物资进来,再加上正好是冬天,红军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艰难。
为了改变这种难题,毛泽东让大家在军队里“自己动手来满足生活需要”,于是井冈山的战士们都积极下山去背粮食。不过,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因为井冈山的路很不好走,一来一回得走上五十多公里,才能背回两担粮食呢。
军中的小伙子们,每次翻山越岭都像被扒了一层皮,大家对这苦差事都直摇头,觉得真不容易干。
瞧着队伍里大家伙儿这副模样,朱德心里琢磨着得自己带个头,于是他也挽起袖子,跟年轻的小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食。
那时候,朱德已经迈入了不惑之年,站在一群年轻力壮的士兵堆里特别引人注目。无论刮风下雨,只要队伍里有下山挑粮的任务,就一定能看到朱老总跟大家一起的身影。
朱老总年纪那么大了,却还要和小伙子们一起做那些辛苦活儿,警卫员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朱德不仅跟着大家一起挑粮食,就连战士们休息时,他还得忙着处理军里的大小事务。这样长时间下去,身体哪能受得了啊?为了不让朱德再下山挑粮,每天清晨,总有人在朱德房门口这样劝说:
哎,我的那根挑东西的扁担哪儿去了?是不是谁给拿错了呀?
原来是警卫员们在和朱老总玩“脑筋急转弯”呢,为了不让他下山去,他们干脆就把朱老总的扁担给悄悄收起来了。
不过,这并没能让朱德放弃自给自足的念头。几次扁担被拿走后,他索性亲手做了个新扁担,还在上面写上:这是朱德的扁担。
见朱德这么固执,士兵们也不再拦着,于是朱德又挑起扁担,在山路上走来走去。
朱德平易近人的风格,在部队里赢得了战士们的敬佩和喜爱。他虽然是个领导,但吃饭穿衣都跟普通士兵一样,还常自称是“炊事班长”,什么苦活重活都抢着干。那时候谁也没想到,他这种好品质,后来竟然在危难时刻帮了大家一把,救了自己一命。
有一次,朱德和他的部队经过一个荒凉的小村子,突然间,枪声响了。原来这地方的土匪特别嚣张,还跟国民党有勾结,他们一看到共产党的大领导,就想抓住去国民党那边换奖赏。
瞧见一群陌生人靠近,朱德赶紧往脸上抹了把灰,拎起围裙就蹲到了炉灶边。土匪们挨个儿仔细盘查,轮到朱德时,瞧见他穿得如此邋遢,心想他肯定不是什么国民党的大人物,于是随便问了几句就敷衍过去了。临走前,他们还问朱德,知不知道有个叫朱德的人躲在哪儿。
朱德装糊涂,啥也不知道,就这样靠着自己那朴素的乡下人模样,侥幸逃过了一难。
【朱德军长与士兵】
朱德总是和战士们在一起生活,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而且他特别心疼手下的士兵,一听说有战士受伤,他就心里难过得像是自己受了伤一样。
有一次,前线传来了打仗的情况,说敌人非常凶猛,我军损失很大。朱德听了以后,好长时间都没说话,最后他说:“咱们去探望一下受伤的战士们。”
在战地医院里,几个年轻战士因为受伤,蜷缩在角落。其中有个小战士,因为麻药不够,只能硬挺着,让医护人员直接从他手臂里把子弹取出来。朱德看到这小战士疼得直咬牙,就走过去和他聊天。他一边说话分散小战士的注意力,一边给他鼓劲。等到处理完伤口,看到小战士脸上露出了笑容,朱德也跟着笑了。
另外一回,朱德去看望茅坪的红军医院里的伤员,医护人员告诉他,医院里不少受了小伤的战士都特别想知道前线的情况。一听说前线战事吃紧,大家都心急如焚,恨不得立马回去打仗,结果整个医院都乱哄哄的,这样很不利于伤员恢复。
朱德瞧见医院里人人忙忙碌碌,气氛挺压抑,怕这样的环境给伤员们心里添堵,便去找医院的头儿问了个究竟。
医院领导跟朱老总讲:“咱这医院,情况不太妙,住宿就先别提了,药品不太充裕,伤员们能吃上的好东西也少,这样恐怕对养伤不利。”
听完医生的话后,朱德讲道:“条件虽然苦,但我们得让气氛活跃点!整天闷闷不乐的,对战士们养伤可不好,对吧?药品的事,我暂时还没法解决,不过,我可以先给你们安排个戏班子,来些小表演,让大家乐乐,也好更积极地配合治疗。”
朱德请来戏团表演,还亲自走到战士们中间,跟大家伙聊了聊心里话,说养好身体才能继续为革命事业打拼,养伤就是为了将来能更有力地战斗!有了朱德的开导,医院里的伤员们慢慢放下了焦虑急躁,整个气氛也一天天地好转起来。
朱德在这里和伤员们待了很久,他和大家一起看表演,还耐心给伤员做心理开导。就连那些重伤员,虽然行动困难,但也想来看戏,朱德二话不说,亲自去把他们背过来,完全没有一点领导的架子。
朱德笑着对他们招呼:“快来看戏,乐呵乐呵!心情一好,伤口愈合也快。”医院里头,先是舞狮舞龙,接着戏曲红歌轮番上阵,最后,朱德还亲自上去唱了一曲,他的这次到访,让整个气氛都活跃了起来。伤员们也开始乖乖配合治疗,不再跟医生顶嘴,等伤完全养好了,才重新上战场杀敌。
穿越草地那会儿,吃的紧缺得很,战士们连一口干粮都得省着分两口吃。有天,朱德在路上意外瞧见些被丢掉的牛蹄子马蹄子,他高兴坏了,赶紧让炊事班的同志把这些蹄子收拢起来,熬点汤给大伙儿解解馋。虽说肉不多,但好歹能让战士们的嘴里有点儿味道。
汤煮好了,炊事员特地给朱德舀了一碗满满的、带着蹄筋和肉的好汤,但朱德硬是不肯接受。他把那碗汤又倒回了大锅里,说道:“革命不是靠一两个人就能赢的,咱们队伍里不能给我搞特权,要吃,大伙儿就得一块儿吃!”
朱老总无论是在打仗那会儿,还是在新中国建起来以后,都过着简简单单的日子,保持着革命的老传统。他从不摆架子,不搞区别对待,心里头只有工作这一件事。
不光是朱老总,共产党的干部们个个都反对官僚主义,时刻把群众放在心里,体现在革命的每个角落。在引领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他们都是了不起的向导。
多亏了朱德这些革命领导人的不放弃,红军队伍虽然条件艰苦,人数也比不上敌人,但他们发展得很快,渐渐汇聚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多亏了早期党组织的领导们全心全意付出,亲自带头,那点点的革命火种最终烧成了大火,带着老百姓走上了自由的道路。
要是你喜欢我的文章,就点个“关注”支持下吧,这样你就能早点看到新文章啦。不过哦,按照平台的规定,得多跟我互动互动,才算真正的铁粉呢。
#百家说史# #6月发文冲刺#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