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年轻人自杀率全球第一一个社会的扭曲样本
人类的悲剧,总有那么几个角落特别“能打”——一边是汉江水波不兴地哗哗流着,一个个年轻人悄无声息消失;另一边,首尔街头、美国比弗利山庄,财阀千金开着超跑,笑得跟韩剧女二似的光彩照人。韩国,这个在娱乐圈制造无数“欧巴”的国度,年年霸榜自杀率全球第一,年轻人尸体成了惊悚的社会注脚。你以为只是偶尔一两句八卦?可惜现实比狗血电视剧还狗血。张紫妍写了230页遗书,列31个“贵人”名号;雪莉、具荷拉、金赛纶的青春,仿佛演员合同里随随便便的一行小字,说没就没。为什么国民追剧上头,活着却成了最难的事?啥玩意儿把韩国的年轻人逼疯了?我们当真能全赖一句“生活太难了”就别过?
说到韩国社会,咱们得先服气他们整活能力。这边厢,财阀跟政府拍肩、和警察套近乎、和娱乐圈绑着“利益共同体”的圣带,全社会的吸血管道连接得明明白白。彼时,张紫妍案一出,韩流圈炸开了锅——沸沸扬扬查呀查,顶多逮个倒霉小喽啰,轮到大佬?“证据没了、时效过了、没人坐牢”,剧情生生憋成一出韩式悬疑剧。一边拉警笛,一边烧高香,该享受人生的继续享受,该吞安眠药的继续吞,真有一种被彻底看破的无力感。“三星李在镕行贿总统,两年就假释”,乐天老板辛东彬玩砸了,生意继续发财。那你说,老百姓呐、少年郎呐,指望啥正义?是在合同里签六成娱乐圈女星要陪酒的明规则,还是那些死磕十几年的血汗条款?悬念就在这谁来拯救韩国的青年?答案,大家心里有数,都不好意思说。
别的地方年轻人最大烦恼,是饭圈撕X、考研压力大。可在韩国,同龄人得先考虑一件事爹不姓李,妈不姓崔,人生就要“开局地狱难度”。据资料显示,2022年韩国10-39岁人群,自杀成了头号死因——这数据,搁全世界都没法比。说句难听的,别人结婚生娃是家常便饭,韩国家长最怕的,是“你家孩子最近还活着吗”。10-19岁自杀人数占到同龄人口43.7%,换句话说,教室里一群年轻人,有个孩子不声不响就没了。20-29岁更惨,达到了56.8%!生不逢时,说的就是他们。
为啥年轻人撑不住?现如今的韩国,青年失业率官方说9.8%,实际上水分大的很。你能想象吗,光“啃老族”就有58万人,眼睁睁看着梦想“抛锚”。中小企业根本喘不过气,个个都想进三星当“螺丝钉”,偏偏好岗位只有财阀自家子弟能进。拼命“鸡娃”,结果卷到谁都喘不过气。人家生孩子是盼“传宗接代”,韩国年轻人不结婚、不恋爱、不生娃,出生率全球直接吊车尾,只有0.72。
这还不止。娱乐圈里才是真正的悲剧现场。女演员六成都被要求“陪酒”,其中一成二干脆就“陪睡”。要说娱乐圈还讲什么契约精神,纯属自欺欺人。签十年合同,公司拿走八成收入,哪怕培训费高达三亿韩元,也全算在艺人头上。陪男金主微笑拍照、陪女老板笑里藏刀,整个游戏下来,谁能不疯?韩流女星活成了易耗品,出名要趁早、挣钱要“自废”——这种鸡汤不毒出人命都说不过去。
普通人怎么看?大伙都躲得远远的。上学的孩子埋头啃书,工资族绷着脸三点一线,汉江大桥成了网红“跳桥地点”。学校—公司—医院—殡仪馆,“全链路”服务,别说还挺先进。失业的啃老、在职的焦虑、女明星的绝望——人人都是《寄生虫》里的角色,把全世界看得云里雾里。
表面上韩国的社会改革风风火火。三令五申上头“拉”青年一把,搞点NEET(啃老族)再就业,给点教育补助,嘴上全是“青年未来靠你们”。可实际尴尬得很层层都卡着财阀利益,权钱勾结动都动不了。文在寅2019年高调查张紫妍案,舆论哗啦啦沸腾,结果呢?证据不是“消失”就是“无效”,时间一过,案子“凉了”,该逍遥的照样逍遥。有关部门光喊改革口号,实际碰一鼻子灰。
反过来说,难道财阀全错了?“没有三星、乐天这样的企业,韩国哪来出口、哪有今天的国运?”——有钱人可不是光收租金的躺平贵族,天天琢磨着“为国增光”。只是你以为资本的大腿那么好抱?80% GDP都被几家企业切走,中小企业做梦都想“分一口汤”,苦哈哈一族在地铁拉横幅。韩剧再甜,现实还是那句“你永远赚不到跨阶层的钱”。
本来嘛,大家各过各的日子。但随着社会的撕裂,怨气日积月累,连大学生都知道“努力等于白忙活”。三十年前,韩国人还以高强度工作自豪,如今卷到连谈恋爱都不敢。谁又想成“月薪无望、房子买不起、未来更渺茫”的无产者?摆摊的小贩,大多数人也就在家啃啃泡菜、抢抢折扣。你能指望,这样的社会能让年轻人爱上生活吗?
本还以为,这社会的黑洞已经够大了,可现实里“逆转大戏”才刚开场。且看MeToo运动火苗窜起,揭下层层伪饰。娱乐公司铁板一块——可一纸合约算什么,曝光出来的明星陪睡、陪酒、被“集体厌女”驱赶,远远不是冰山一角。
惊奇的是你以为这只是演艺圈?大错特错!财阀的盘根错节,早就把学校、医院、警察、法院、媒体、政治圈一锅端了。以前以为三星只是卖手机、造冰箱,烧饭做菜成了“国民家长”。可三星不光占了股市20%,造医院、开学校、包殡仪馆,普通人一辈子在财阀的生态里流转,出门左拐进三星公司,最后右转进三星殡仪馆。人生从出生开始就被安排,想逃,难啊难。
韩流文化、偶像输出全球,看上去国运腾达、一片繁花似锦。可在财阀极致垄断下,整个社会像被拴紧了链条——大资本左手控制官方标准,右手把控产业链,每个人如同驶入高速公路的蚂蚁,自己想调头都不敢想。教育、求职、结婚、养老全是一条龙压榨,连“自杀”这种大事,官方都要设专线热线来劝。汉江大桥、首尔地铁边上,一个个报警按钮,成了现代社会“心灵止疼片”。可惜止疼,总不是治病。
年轻人用脚投票越来越多人成为“NEET一族”,干脆不求职不结婚不生娃,也不消费。“我干嘛要给财阀、公司当牛做马,拼死也挤不上的人生电梯,有什么值得舍不得?”韩国的巨大危机,不只是经济问题,更是信仰和希望断裂的警钟罢了。
此刻的韩国,看着似乎又回归了假性平静。街头人来人往,偶尔能看到几对情侣买着雪花冰自拍,商场里大屏还在播放最新的韩剧海报。社会改革偶有波澜,却屡屡高开低走。大家表面按照剧本过日子,实则每个人心里都打着算盘“我还能撑多久?”有的新一代试图出国闯闯,结果发现欧美名校同样门槛森严,没有资本做后盾,想翻身还是难。
帮扶政策看起来不少,可每次出台都像是糟糕的“补丁包”——哪哪都堵,不是被财阀拦,就是被体制困。教育越“卷”,心理健康越差;房价飞涨,结婚率直线跳水。网络上铺天盖地地讨论“你还打算结婚吗?”“还会生孩子吗?”但趋势清晰不容否认新一代选择了“零欲望生存”,放弃幻想,不奢望爱情,也不信光靠奋斗能改命。
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反而越拉越大。精英阶层继续享受人生,普通青年则只能感慨一句“有钱人的快乐你想象不到”。社会没有了流动性,年轻一代被困在原地无望翻身,连被安慰的力气都懒得浪费。“都挺好”的假象下,危机大得让人看着发慌。
一批又一批年轻人,在逼仄的城市里“轻生”,谁都无法给出根治社会病的妙方。家长、老师、公司高层、政府官员,每个人都像是在卡拉OK里争麦,推说“不是我负责”。可惜,故事终究没你好我好。左边是财阀接力传承,右边是等待救赎的青年,韩国的未来,注定再难回到“青春无敌”的那几年。
说了半天,朋友们你琢磨琢磨,这到底是谁的锅?财阀本来只是做生意的主,结果一不留神成了“断绝生机”的大反派。可要是没有这些大企业撑着出口支柱,韩国能有今天吗?你看那些顶流女星、光鲜偶像,谁不是靠着资本平台出圈?搁别的国家,哪能混出一条“韩流大道”。要怪就怪啥呢?难道要全体年轻人都到汉江大桥“报到”?表面岁月静好,咋就没人提,“咱们普通人连个翻身的机会都甭想”?治标不治本,说到底不过是嘴上“改革”,暗地里还是抱着旧船票等新船。
自杀率那么高,难道啥都赖资本?社会不公、子女压力、亲爹不富、青春不美……哪个锅不沉甸甸。大家全学会了“躺平哲学”,只不过韩国产的版本,更有一种“没得选”的绝望和倔强。夸韩国“走在世界前沿”,其实还真是“光鲜外壳包着烂泥巴”。祝贺“韩国模式”吧,但愿你家孩子能安全长大!
咱说句心里话如果有一天,韩国的年轻人都能像财阀千金那样,开着跑车去美国留学、爽快地笑一笑,谁还会选跳汉江?你觉得这个社会问题,真的是年轻人自己“玻璃心”,还是体制“天花板”压塌了每个人的头顶?要怪“躺平一族”没出息,还是怪资本老爷们不肯撒手?说实话,咱还真想听听你们怎么说——到底是谁把未来的门锁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