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正在掀起一场不动产投资热潮。
今年上半年,平安人寿、中国人寿等四家保险公司披露了12笔大额不动产投资,总金额达49.2亿元,比去年同期的7.05亿元暴增近6倍。
友邦保险最近在上海松江区收购了一个超1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租赁社区,包含2252套房源。
这个项目由旭辉建管代建,2024年6月刚交付使用,开业两个月出租率就超过60%。
这种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项目,正成为险资的新宠。
与以往投资地产股不同,现在保险公司更倾向于直接持有物业。
中国平安就是个典型例子,这家曾被戏称为"隐形地产商"的公司,去年清仓式减持了碧桂园股份。平安集团副总经理付欣表示,公司正在减少地产股权敞口,增加能带来稳定租金的物业投资。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中不动产投资余额为2025.19亿元,占总资产的3.5%。其中81.7%是直接持有物业,主要投向商业办公、物流地产等收租型项目。这些投资去年为平安带来了4.53%的收益率,在所有债券投资中排名第二。
平安在2021年以不超过330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六个来福士广场的部分股权。这些位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优质商业地产,完美契合险资追求长期稳定收益的需求。2022年,平安又花了50.15亿元买下北京丽泽商务区的远洋锐中心。
新华保险也在大举收购商业地产。今年年初,新华通过旗下基金接手了宣城、铜陵两座万达广场。2024年全年,新华共收购了9座万达广场,加上之前的2座,现在手握11座万达广场。阳光保险、大家保险等公司也加入了收购万达广场的行列。
保险公司之所以热衷商业地产,与当前市场环境密切相关。2024年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走低,30年期国债利率跌破2%,让依赖固定收益的保险公司面临资产荒。而商业地产不仅能提供稳定租金,还能享受资产增值,自然成为险资的理想选择。
这种转变背后是投资逻辑的根本改变。过去保险公司指望房企成长赚钱,现在更看重物业本身的租金收益。从地产股投资者变身包租公,保险资金正在书写新的投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