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有三大罪人,几乎让国家灭亡的关键人物是谁?

中国近代史,算得上是一段满满血泪的岁月。

在那段近代史里,有些人的出现,差点把中国拖进了无法挽回的深渊。

这些年裡,一些专研近代史的专家指出,在那段风云变幻的年代里,差点让中国走向灭亡的“罪魁祸首”竟然有三个。

丧权辱国

第一个,自然是大家都知道的慈禧太后,这个人在历史上可是出了名的坏名声。

慈禧太后这一生,经历了五次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战火,亲眼见证了那个时期的翻天覆地变化。

身为清朝的掌舵人,她没有想到过有什么能够挽救危局的招数,反倒是不断压榨国内百姓,同时又对列强奉承谄媚,导致中国的主权逐渐被蚕食。

咸丰皇帝一死以后,慈禧用了一些手段,打击对自己不利的人,搞垮他们,还掌控了皇上的权力。

开始了自己长达四十七年的权力集中时期。

说实在的,慈禧的确有点儿领导的本事,也曾经心想着要拯救一下清朝。

不过,那封建制度已经走到尽头了,靠人力真没办法挽回了。

更为显著的是,慈禧完全是个封建统治者,她难免会跟老百姓的利益对着干。

慈禧这个人挺有名的,而且她那封建统治者自私的特点,体现得特别明显的一件事,就是她挪用了北洋水师的钱,为自己庆寿。

这次寿宴上,慈禧动用了700多万两白银。

这样一大笔钱,换算下来,本来可以给北洋水师买三艘全新的铁甲舰。

可偏偏慈禧一点都不在意,完全没放在心上。

那会儿慈禧挺自信的,觉得日本这小国不算啥,根本不用担心。

跟眼前这场战事比起来,慈禧更在意的还是生日的那场大场面。

其实还有个更关键的原因,那就是慈禧不想让李鸿章代表的北洋系力量太过壮大。

就这个事儿,慈禧心里挺平衡的,把本可以用来挽救北洋水师的那笔钱花得毫不吝啬。

这回调动公款呢,也只是冰山一角罢了。

慈禧在掌权的这些年里,屡次动用大量军费,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些私心私欲。

结果呢,就是一场接一场的战争失利,败得挺惨的。

太后的能力有限,导致朝廷上下很多人都不满意,甚至连皇帝光绪自己也曾想到要推翻她。

反抗的方法,就是联合康有为、谭嗣同等一批文人,试图发起一场由上而下的改革运动,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戊戌变法。

可惜,这次变法注定难以取得成功,皇帝和那些文人们建起的不过是空中楼阁,根本无法变为现实。

从上往下推行的改动,在那会儿的中国根本行不通,几乎没啥用。

更为要紧的是,搞变法搞到后头,打到了慈禧太后手里那些利益的根源。

慈禧起初还想袖手旁观,不过一看到皇帝想搞政变,她就一下子坐不住,重新出面,果断地清理了朝里的维新派。

可惜的是,慈禧太后的果断主要只用在她对朝内部的掌控上,其他地方就没那么果敢。

在内部,她能毫不犹豫地操控皇帝,镇压百姓的起义。

可要是遇到外头的敌人,她一下子就变得软弱无力了。

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慈禧太后逼着光绪皇帝发布了一份广为人知的上谕,其中最核心的一句话就写着:“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这句话,也可以说是慈禧太后多年以来处理外国关系的常用手段。

大清在对外战争中屡屡遭遇失败,慈禧皇太后想着能平息事端就好了,因此只好一再割地赔款。

当然了,她也不是没试过奋力一搏。

在八国联军来侵之前,慈禧太后曾经有过一次挺有名气的向列强叫板的行动。

可说起来,这事儿也不能算是慈禧太后真有意抵抗外来侵略的表现。

要知道,这事儿的起因,其实是慈禧太后误会了别人说的话,以为那些列强想让她重新掌权,把政事交给光绪。

慈禧太后以为自己手里的大权快要被别人夺走,气得脸都青了,怒不可遏。

没多久,列强用坚船利炮狠狠地给慈禧丢了脸,让她再也无力反抗。

八国联军闯入之后,慈禧太后叫李鸿章去和洋人谈事情,还签了那个丢失国家主权、令人羞辱的《辛丑条约》。”

在那个条约里,慈禧太后把自己能让的都让了,只为了换点个人的安稳罢了。

不管洋人要割地赔款,还是开口岸,甚至是杀人放火的事,慈禧太后一律不管,只是一味催促李鸿章赶紧签字,好让洋人发火的事早点平息。

到这份上,慈禧太后可算是把朝廷的主权都出卖得差不多了。

虽然是清朝的掌权者,她其实也成了洋人手里的一颗棋子,任人摆布。

慈禧太后一走,咱们中国老百姓脸上的石头都落地了,心里头轻松了不少。

可以想见,只要慈禧太后继续奉行那种软弱得毫无作为的对外政策,她一天天活着,就会不断把更多利益让给洋人,直到把中国的全部卖得一干二净。

窃国大盗

第二个该责备的人,就是那个篡夺天下的窃国贼袁世凯。

提到袁世凯的卖国行径,”二十一条“可算是重要的焦点。这份条约,明显带有强烈的侵略色彩,明显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让人看得惋惜也恼火。

在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递交了《二十一条》给袁世凯政府,这份条约,实在是日本策划用来侵略中国的阴谋伎俩。

签订《二十一条》,基本上就是把国家的主权交出去,任何有良心的人,都不会在这样的条约上签字。

可能没想到的是,日本人在这次谈判中,还没被明确拒绝,竟然没有失去机会。

因为,和他们谈判的人,正是那个想着登王位的袁世凯。

为了偷取革命的成果,袁世凯曾一度打扮成一个革命者的样子。

可是,拿到总统位置之后,袁世凯立马就露出了他的真面目。

掌握权力没多久,袁世凯就立即发号施令,要重新安排内阁,把一些支持民主的人都赶出了政府,取而代之的是自己的人,整个局面变得一言九鼎。

同时,他推翻了之前制定的一整套法律法规,还坚决不举行总统选举。

1914年1月,袁世凯直接解散了国会,四个月后又颁布新约法,把总统的位置摆到最高点。

袁世凯打算用逐步蚕食的办法,把政府变成自己的私人掌控。

袁世凯做出那些逆天的事,惹得不少推翻封建的革命志士们很不爽。

可袁世凯手段挺狠的,为了打压那些反对的声音,他不择手段动刀动枪,搞得大家都吓得不敢说话。

到了1914年年底,觉得机会来了的袁世凯竟然自己宣布当了终身总统,能传子继孙,还能世袭,真是够霸气的啊。

除了挂着总统的名头,袁世凯实际上已经把总统的身份变成了真正的皇帝模样。

可就是这样,袁世凯也不敢最后迈出称帝的那一步。

因为他心里明白,老百姓对封建皇帝制度早就没有一点耐性,推翻旧制度,推进民主已经势在必行。

要是在这个时候自封皇帝,估摸着会引发国内的大规模反对,甚至连列强也可能会插手干涉。

袁世凯一心想当皇帝,心里别提多焦虑了,可偏偏这会儿,日本正盘算着一个针对中国的小动作。

那会儿,日本已经盯上了中国的山东,把德国在山东的那些好处都看中了,也正是他们加入一战的一个原因。

那会儿,日本不少政界人物都建议趁着欧洲战火还没熄息的空档,把中国给狠狠地搞一把。

要不然,等到欧美那些列强纷纷出手的时候,日本就没啥好处拿了。

而且,在那个时候,袁世凯可是挺看重日本的帮衬。

一战一开打,袁世凯也开始担心自己的位置会被动摇,于是就努力争取列强的援助。

日本当然不会错过这个绝好的机会,很快就和中国方面谈了几次,信誓旦旦地保证不在中国的土地上开战。

袁世凯听到日本答应的消息高兴得不行,没想到日本不过是许他一张空头支票罢了。

没多久,日本就宣布开战了。

没几天,日本的军队就进到了山东,说是这次是要对付德国,其实呢,目的就是想分一杯中国的蛋糕。

11月7号,日本攻占了青岛和胶州湾那一块地,四天后,日本把《二十一条》的草案递交给内阁审批。

接着,日本又通过大使和袁世凯取得了联系。

如果在《二十一条》上签了字,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承认了日本在山东的合法掠夺利益,甚至满洲和蒙古的土地,也会被日本占领。

可袁世凯可是不敢轻易拒绝的,因为日本提出了个让人难以拒绝的条件:“如果中国想要恢复君主制,那我们一定会表示支持。”

袁世凯一边不太愿意和日本闹得太僵,一边又被皇位的诱惑给迷住了。

于是,他在犹豫不决中签下了这份让国家陷入危局的条约。

卖国求荣

第三个被定罪的人,便是那个大汉奸汪精卫。

汪精卫刚年轻那会儿,还曾经试图刺杀摄政王,那个时候的他,也算是个心怀革命的青年。

可事实证明,人那会儿还挺会变的,等到真正掌握了权力后,汪精卫就把以前的革命理想全都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要说的话,汪精卫和袁世凯之间还有点关系呢。

袁世凯篡了国家之后,国民党的人都挺愤怒的,没一会儿就掀起了第二次反袁运动。

就在这个时候,作为革命前辈的汪精卫竟然出来说和,反而主张用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

从那一刻起,汪精卫内心深处的软弱和自私就露出了马脚。

在蒋介石掌权之后,汪精卫变得越发疯狂了。

汪精卫觉得自己经验丰富,认为能从孙中山手里接过总统的位置。

不过,说到玩政治这块,他比蒋介石还要差一点点。

孙中山一走,蒋介石就赶紧登上了宝座,气势直逼汪精卫,几乎把他压了过去。

这让汪精卫心里难受得不行,打算找一些帮手,增强实力,好争夺更多的话语权。

1931年,日本占领东三省时,汪精卫起初还挺坚定地说:“决非威武所能屈,决不以尺土寸地授人。”

实际上,汪精卫的节操可没他嘴里说得那么坚决。

那些日军攻势一阵猛烈,汪精卫顿时就吓得不轻了。而且,当时他手里根本没有兵权,面对外头,就摆出几句抗日的嘴炮喊喊,实际上啥也干不了,纯粹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

到1937年,日本全面侵占中国,汪精卫心里那叫一个怕得要命。

那会儿,他还不敢明着宣称要投降,可暗中却经常叨叨,说现在除了投降没有别的路,坚持抗战不过是跳进火坑罢了。

到八月份那会儿,汪精卫就更是不愿再藏着掩着了。

在公开场合,他就会说:“怎么说呢?确实会吃亏,咱得老实承认吃亏,然后在吃亏之后,当然得想办法弥补。”

此刻整个民族都在誓死抗争日寇,然而偏偏汪精卫以及他代表的一大批官员,却偏要选择软骨头求和,这样一来,无疑是把国家推向了绝路。

汪精卫接下来表现出来的态度,明显显示他的底线还能更往下压。

1938年11月,汪精卫正式和日本方面签了协议。

汪精卫投靠了日本,同时,日本也支持他成立另一政府,帮他成为中国的实际领导人,和蒋介石旗鼓相当。

汪精卫和蒋介石其实都挺爱投降的,不過,汪精卫的投降更是彻底落到了实处。

因此,日本人也挺乐意支撑他这个傀儡。

汪精卫不但不觉得丢脸,反倒还挺积极的,生怕自己投降这事儿被蒋介石抢了风头。

说到国家的主权,汪精卫压根儿就放在心上不了。

他跟日本人达成的那些共识里,有这么几点:汪精卫代表政府承认伪满洲国、认可日本人在中国有自由居住的权益,还答应把租界归还给日本。

他甚至还同意,战后日本不用承担责任,反倒是中国得给在华的日侨赔偿。

要真是按这些协议办的话,那中国就彻底变成了日本的后院了。

这么一想吧,当汪精卫一正式表态投靠日本,国内的百姓也肯定气得不行,火冒三丈。

尽管汪精卫已经彻底变成了卖国贼,可他偏偏不肯承认自己是个汉奸,真是搞得人啼笑皆非。

汪精卫在好多次发言里,都坚持自己的作为是“曲线救国”,还拼命宣传日本提出的“共存共荣”那一套,真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他想让所有的中国人都像他一样,把武器放下,老老实实地投降。

更让人生气的是,汪精卫和日本人合作,一度控制了当时的沦陷区,还在那里大肆劫掠,把抢来的财物送到了日本侵略的前线。

他的所作所为,早就没有资格再算作一个中国人了。

嘿,汉奸这么做,最终没啥好结果嘛。

1944年,汪精卫在日本因病去世,临走前,他还厚颜无耻地要求葬在中山陵附近。

抗战打赢没多长时间,老百姓就把他的坟给挖了。

作为汉奸,他永远都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慈禧太后、袁世凯、汪精卫,这几位在历史上可都是出了名的卖国贼。

他们表现出来的品格基本一样,内部狠毒无情,面对外族却又谄媚低三下四。

人民永远记得他们犯下的罪行,从来不会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