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张作霖

一、从绿林到管带

在中日甲午以及日俄两场战争爆发的前后,东三省地区正遭受着战火纷飞、匪患横行的动荡岁月。当时,我的六伯父周向阳(字风双)担任胡云铭翼长的总文案。胡云铭所部隶属于依克唐阿将军的军队,驻守于小黑山镇(现今的黑山县城)。当地发生了一起重大的案件,却无法抓获真凶。面对依克唐阿将军紧迫的期限,他责令胡军必须破案。那年,年仅19岁的张作霖正在所谓的“通京御路”羊肠河大道上拦路抢劫行人,被胡军逮捕。当时负责文案的周向阳便将张作霖以及他家中17岁的小工友霍小三一并纳入此巨案之中,硬将他们指认为案中从犯,不惜制造冤案,将他们解送至盛京将军衙门,意图将他们置于死地,以了结此巨案。

霍小三遭受严刑逼供,最终含冤在奉天狱中离世。张作霖对此案坚决否认,由于缺乏确凿证据,他最终被定性为未决犯。次年,即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真正的罪犯在吉林地区投案自首,张作霖便得以无罪获释。返乡不久,他即刻加入了宋庆的毅军,然而并未久留,不久后又离开毅军,重新投身于绿林生涯,组建了自己的小团伙,成为辽西地区“红胡子”武装的一员。其中,汤玉麟是他的首要同伴,当时人称“汤二虎”,活跃于高山子和阜新地区。

1900年,义和团运动再次兴起,俄罗斯军队入侵东三省。以刘永和为首的忠义军,在珲春、海龙等地积极开展反俄斗争。与此同时,辽西地区的“红胡子”势力纷纷响应,组建了自卫队伍——保险队。他们以黑山县的姜家屯镇为指挥中心,公推洪辅臣担任首领,陈锡九担任副领。队伍总人数约有千余人,分为数个小组。其中,姜靠天率领的队伍驻扎在八角台;苗子新、杜立山所部驻守在小黑山羊肠河;王兰亭领导的部队驻防于半拉门,而张作霖的小股队伍则驻守在中安堡镇。与此同时,冯德麟在海城也组织了“大团”,积极抵抗俄军入侵。

不久,洪辅臣命丧陈锡九之手,苗子新亦惨遭杜立山枪击,其势力随即被并吞。随之,杜立山与陈锡九之间为争夺权力爆发内斗,王兰亭(人称黄眼珠子)趁机下手,斩杀了陈锡九。此后,广宁东部抗俄队伍的指挥权落入了王兰亭和杜立山手中。辽西之地由此演变为半军半匪的势力范围。

洪辅臣等人的抗俄联合,主要是由两位当地举人,被誉为“关东才子”的刘东阁和李龙石所策划。这些大小头目无不尊刘、李为师。刘东阁是一位学者,而李龙石则因弹劾昌图某知府贪污金银,被西太后下令剥夺了举人学衔。在怀才不遇之际,他渴望有所作为。然而,目睹他们间的争斗,他亦深感失望,最终选择了退避三舍。

此刻,张作霖驻扎于中安堡镇,意图拜当地享有盛誉的进士李维桢(字子栋)为师,以期获得其智谋辅佐,却遭到了李维桢的婉拒。随后,他又前往八角台(今台安镇),拜访了当地的拔贡张程九,借此机会结识了李龙石,并随之将驻防地转移至八角台,进而分割了王兰亭、杜立山的领导权。

此刻,八角台便推举了当地的豆腐匠,同时也是李龙石的学塾差役张景惠担任民团团练长。张作霖率领队伍抵达,张景惠随即主动将团练长的职位让给了张作霖。与此同时,姜靠天正准备退去。义县的张作相亦率队前来投奔,张作霖的势力因此得以扩张,占据了广宁东南部地区。

此刻,掌控黑山及盘山地区的王兰亭与杜立山两部,进而尊奉黑山四间房村才子杜泮林(恩波)为军师,意图扩张势力,分割领土。杜立山原名杜天义,身为杜泮林的宗族侄辈,自苗子新起,愈发嚣张。王兰亭联合黑山东部胡家窝棚与孙家窝棚等地的势力,意图以原伊乔将军的文案秦子庆为军师,但遭到秦的婉拒(王与秦乃内表亲)。于是,杜、王、张三股势力暂时达成互不侵犯的默契,各自占据一方土地。

1901年,出身于小黑山北老河身屯村的武巡捕赵尊五,字文清,凭借部分人马,成功护送逃亡的盛京将军增祺重返奉天,同时与俄军进行交涉。赵尊五的表弟孙烈臣亦作为保镖一同参与。翌年,清廷将辽河西岸的要地新民亭改设为新民府,并将小黑山镇设立为镇安县(今称黑山县),彰武台门则设立为彰武县,两县均隶属于新民府。首任知府由增韫担任。

此时,张作霖正策划向清政府俯首称臣,遂对绿林中的挚友海沙子痛下杀手,一举击溃田玉本等五大哨的抵抗。在冯德麟、金寿山等势力纷纷准备归顺清廷之际,他抢得先机,向新民府知府曾子固投降,就此荣任骑兵管带。那年,他年仅29岁。

二、营管至前路巡防统领

张作霖平步青云,荣升为新民府巡防营骑兵营的管带。他率领着几十骑马队,抵达镇安县城(今称黑山),访问周向阳的居所,其态度中透露出欲先行报复的意图。当时,周向阳担任县商务会的文牍,深知张作霖此行凶多吉少,于是县商务会会长魏玉奎(璜壁)携手所谓南韩、北杜两位绅士(杜泮林、韩文潮),出面与张作霖进行洽谈。最终,张作霖坚持要前往周家登门拜访周母,与之结为兄弟,当时认周母(即作者的族祖母)为义母,并以20块银元作为寿礼。然而,自那以后,作者全家对张作霖均持敬而远之的态度,与他断绝了关系。

张作霖不仅成功地将周向阳由敌转友,更巧妙地认杜泮林为义父,并结杜氏之子杜恺元为义弟,从而为日后解决杜立山的问题奠定了基础。同时,他与韩文潮缔结了姻亲关系,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韩文潮的次子韩松寿,后者日后更成为张大帅的卫队团团长。通过韩文潮的引荐,张作霖结识了黑山两位知名举人刘荫桂(字樾轩)和孙鸿猷(号芝堂老叟),此举也为日后解决王兰亭的问题做好了铺垫。果然,借助杜、韩、刘、孙的关系,张作霖与王兰亭关系亲密。在王兰亭和杜泮林的帮助下,张作霖得以与杜立山见面。然而,他奉曾知府的密令,在杜泮林的宴会上将其捕杀,并当众宣告“已诛灭逆贼杜天义”。此事虽让杜泮林和王兰亭甚感不满,却也无可奈何。

不久,传来消息,王兰亭于新民至黑山的途中遭遇暗算,凶手身份尚未明朗。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随着日俄战争的结束,赵尔巽被任命为盛京将军,张锡銮则担任了奉天营务处的总办。在此背景下,张作霖被提升为前路巡防营的统领,统率步兵与骑兵营,而张景惠、张作相、汤玉麟等人则担任了各营的管带,并迁往郑家屯驻防。在这一时期,他结识了后路巡防营的统领吴俊升(字兴权),两人结为兄弟。此外,他还与郑家屯的商人于老板(字文斗)结为亲家,于老板将女儿凤至嫁给了张学良。

不久,盛京易名为奉天省,徐世昌首度担任东三省总督之职,他将张作霖的部队调往洮南府驻防。张作霖因此被晋升为前路巡防统领,并被安置于洮南镇,而吴俊升则被任命为后路巡防营统领,负责进驻郑家屯。

新任防区指挥的张作霖与吴俊升两部军队,肩负起所谓“进剿”内蒙古陶克陶的重任。自1908年至1910年,历时五年,历经大小战役104场,以此换取了功勋与名誉。

自击败陶克陶以来,张作霖越发自负,在洮南地区与蒙古各王府建立了密切联系,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达尔罕王之子。与此同时,他还与众多烧锅、粮栈的财东们结为金兰之谊,互称兄弟,以此稳固其政治与经济地位。

然而,张作霖对驻防洮南一事颇感不满,认为其距离奉天省城过于遥远,相较之下,吴俊升驻防郑家屯更为适宜,因其地处奉城近郊,便于“近水楼台”之便。因此,张作霖屡次提出调防之请,却始终未能如愿以偿。

1911年,辛亥革命的烽火在武昌起义中点燃,各省纷纷响应。在这股革命浪潮中,东三省的革命志士们亦暗中策划起义,尤其是同盟会的骨干分子张榕、商震等人,聚集于省城,成立了“急进会”。他们联合省咨议局议长吴景濂(字莲伯)等人,积极开展奉天省的独立运动,旨在推翻清廷统治。与此同时,部分革命军人和同盟会会员组建了“军人联合会”,计划联合第二十镇和第二混成协发动武装起义。众人推举混成协协统蓝天蔚为关外大都督。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得知这一消息后,又接到咨议局副议长袁金铠的密报,于是紧急调动前路巡防营统领张作霖,率兵星夜赶往奉天,以监视新军动向。

驻守洮南的张作霖接到电令,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即刻率领五百骑兵,夜以继日地赶往奉天。

张作霖仅率五百骑兵抵达沈阳,深知兵力薄弱,于是便施展虚张声势之策。在未踏入奉天城之前,他已派人分赴东西南北四关的客栈、商号以及民宅,张贴出前路巡防营哨兵的住宿告示,营造出仿佛数千兵马陆续到来的假象。

此计策使得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心生惧意,匆匆离去。张作霖抵达奉天后,赵尔巽采纳了各方的建议,挂牌成立了“奉天国民保安会”,由赵尔巽担任总会长,吴景廉出任咨议局议长,第二十镇第二十九协协统伍祥祯担任副会长,所有成员均为资深官僚。

会议期间,张作霖以红胡子的形象登场,登上讲台,直截了当地询问:“诸位,岂不知我姓张的所从事的职业?”说罢,他取出手枪,轻轻放在桌上。在这样强硬的气氛中,与会者一致推举袁金铠、张榕担任参议部正副部长,聂汝清、张作霖则被任命为军事部正副部长。

同盟会员随即成立了联合急进会,并推举张榕担任会长,张根仁和柳大年则担任副会长。吴景濂、钱公来、左拯之、袁金铠被任命为参议,杨大实负责总务部,汪谦担任秘书部长,赵中鹄执掌执法部,辜天保负责军务部,洪东毅主管交通部,赵元寿则负责侦察部。该会主张响应南方的革命运动,旨在推翻清廷,宣告独立。

此刻,“联合急进会”派遣人员分头前往复州、庄河、宁远(今兴城)、辽阳、安东、凤城等地,积极动员军警力量,并组织民众军队,筹划起义行动。而在奉天,仅由张榕等人负责核心指挥事务。

继辽阳、复州、庄河等地相继揭竿而起,赵尔巽随即下令袁金铠、张作霖对革命党人采取行动。一日夜晚,袁金铠在奉天大西关平康里的德兴楼设宴款待张榕,餐后袁以事为由先行离开,张榕步出门口,不幸中弹,当场命丧黄泉。与此同时,奉天回民画报社的编辑田亚赟以及张榕的密友宝昆亦遭暗算。自此,张作霖的军队每逢夜晚便分头纵火、杀戮、抢劫,东西南北各门频繁发生枪击事件,凡剪发易服者,无不遭此极刑,无一幸免。当时,奉天省城笼罩在一片恐怖的气氛之中。

三、从师长到奉天督军

自民国建立之际,我国军队体制经历重大变革,全面实行师、旅编制。在此背景下,张作霖荣升陆军二十七师师长,奉命驻防省城;冯德麟接任二十八师师长,驻守北镇;吴俊升担任中央第二骑兵旅旅长,驻扎洮南。而马龙潭部依旧驻守于东边地区。

汤玉麟,时任二十七师五十三旅旅长,孙烈臣则担任第五十四旅旅长。至于二十七师下辖各团,则由张景惠、张作相、邹芬、赵恩臻分别担任团长。在第二十七、二十八两师,军官们十之八九源自黑山地区,彼时黑山地区享有“武黑山”的美誉。然而,此时张作霖与冯玉祥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双方已形成鲜明对立。这主要源于冯玉祥资历较深,他不甘心位居张作霖之下。

在张作霖驱逐段芝贵,成功攫取奉天督军及省长职位之后,随即引发了第二十七师师长人选的争议。张作霖鉴于当时五十三旅旅长汤玉麟性格粗犷、缺乏见识,而第五十四旅旅长孙烈臣则深沉睿智,遂向北京政府提出保荐孙烈臣。然而,在等待政府批复期间,汤玉麟自认与张作霖有生死之交,竟持枪索要师长职位,遭张作霖拒绝。不久之后,汤玉麟再次手持黎大总统的任命状及段陆军总长下达的任命他为二十七师师长的公文,企图强行接任。张作霖随即向中央发电询问,得到的复电确认并无此事,要求张作霖彻查此伪造证据,依法处理。与此同时,任命孙烈臣为二十七师师长的公文亦已送达。

果然,北京方面已查证,伪造该公文的人员系汤派旅部书记官梁维新(字栋臣,黑山小梁家窝棚人,与述者父亲同窗)在京城伪造官印文书,意图篡夺师长之位。此刻,梁与刻字匠已被解送至奉天,待张法处置。张遂下令逮捕汤玉麟。汤玉麟得知此事后,遂指使全旅哗变,唯有团长汲金纯等少数人表示反对。汤玉麟遂率刘景双等三营步骑兵队叛离奉天,沿新民、彰武、黑山、北镇一线烧杀抢掠。汤军行至中途,遭遇冯德麟二十八师接应,并进驻北镇青堆子一带。

汤问题得以解决之后,张把握时机,向冯德麟询问了二十八师的纪律和饷银等事项。冯德麟自觉心有不安,于是与热河都统姜桂题结为亲家,借此巩固自己的地位。

1917年,复辟风云乍起,冯玉祥与汤芗铭便紧随张勋之后,投身于这场荒诞剧之中。

在遭遇失败之后,冯、汤二人沦为通缉对象,张作霖则趁机将五十六旅旅长汲金纯擢升为二十八师师长,此举引起了五十五旅旅长张海鹏的不悦,尽管如此,张海鹏还是选择了按捺怒火,未敢轻举妄动。

此刻,张作霖再度感受到东边镇守使马龙潭的军队并非其直属势力,遂有改编和调动的意图。马龙潭,字腾溪,出自河北庆云,曾是张锡銮的旧部,年纪已高,深知局势的不稳,于是与吉林督军孟恩远结为姻亲,以此作为临时的自保措施。然而,当张作霖将马龙潭调任为四洮铁路督办,剥夺其军权之际,同时却加强了对洮辽镇守使吴俊升的兵力部署,以防范吉林的孟恩远。而吴俊升此时也在积极培植地方势力,与蒙古某王结为姻亲,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此刻,奉天的军事力量已尽数落入张作霖之手。于是,他开始从经济领域发力,首先对东三省官银号进行改组,任命其亲信彭贤担任总办,吴恩培担任会办,以此掌控奉天省的金融命脉,发行钞票,与奉天境内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展开竞争。与此同时,他还设立了“奉天公济平钱号”,发行铜板票,以此操控市场金融。

张的另一位亲信钟承之,担任张的私人经理,负责商业与钱庄事务。他在新民县设立了三畲油坊,囤积大豆,并将其运输至营口,转手卖给外国商人。此外,钟承之还在黑山县姜家屯镇开设了三畲典当行与三畲粮栈。

钟恩,钟氏家族的杰出后辈,在奉天地区积极拓展业务,不仅担任边业银行与三畲粮栈的经理,更与张经理携手共进。张经理的姻亲,汇川(字文斗,系于凤至的父亲)亦在郑家屯经营商业。张经理的母亲王老太太在奉天亦涉足商业领域,从事放款业务。此外,张经理的义父杜泮林在黑山镇开设了“复元公商号”,并发行纸币。在矿业领域,张经理对弓长岭等煤矿进行了投资。在农垦方面,张经理在洮辽地区的东、西片荒地中,占有大量未开垦的土地,并与日本大仓财阀勾结,大量收购郑家屯周边的土地。至于林业,张经理派遣亲信担任鸭绿江采木公司的理事长,即军需乔汉章,该公司收入颇丰。

再者,在政治领域,张氏竭力提拔奉天本地人士,遂任命由于冲汉所举荐的金州才子王永江担任奉天财政厅厅长,并后晋升为奉天省的长官。此外,他还将小姨夫、台安县的宋文郁擢升为奉天警务处长,从而牢牢把握了政治与警政的双重权力。

同时,张作霖特邀北镇县资深进士李维桢教授他《四书》,并邀请黑山县的才子张兰合讲《纲鉴易知录》,从而深刻领悟了“天理人心”这四个核心要义。

四、东三省巡阅使至蒙疆经略使

当张作霖担任奉天督军期间,吉林督军孟恩远与代理黑龙江督军许兰洲(河北南宫人士)均非张作霖所属派系。民国六年(1917年),黑龙江陆军第一师师长许兰洲在驱逐朱庆澜(字子樵,浙江籍)后,暂代督军之职。随后,英、巴两位旅长纷纷发起驱逐许兰洲的行动。张作霖便借此良机,向北京政府请求派遣当时陆军学堂堂长鲍贵卿接替黑龙江督军的职位。

鲍贵卿,出自海城,早年于天津小站练兵处担任兵弁,在北洋军界度过了二十载春秋,最终荣升为陆军次长。因与张氏同乡之谊,鲍贵卿被举荐担任黑龙江督军,并与张氏结为姻亲。此外,他还任命袁金铠担任督署秘书长一职,王树翰则被委以龙江道尹的重任。

1920年秋季,张作霖被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然而吉林督军孟恩远却并非奉系成员。孟恩远若不离职,吉林之地仍非张作霖所能掌控。于是,张作霖决定调派张九卿担任延吉镇守使,以此来削弱孟恩远的势力。张九卿,字相臣,出自黑山大夏家窝棚,他出身于农民家庭,年轻时曾加入北洋小站练兵处,凭借军功逐步晋升至陆军第十一师师长。尽管他并非奉系出身,但由于与张作霖的同乡关系,张作霖还是将他调入吉林,并将其纳入奉军体系之中。

1919年秋季,张作霖以吉督孟恩远的外甥、吉军第一师长高士傧违抗军令为由,出兵征讨吉林。孙烈臣接管黑省军务,而张作相则接替了第二十七师师长之职,驻守锦州。同时,他还请求免去吉林省长郭宗熙(湖南籍人士)的职务,由吉林人徐鼎林接替。这样一来,所谓的“东北人治理东北”的局面得以实现,张作霖如愿以偿。然而,这并非他的最终目标。

1920年夏日,张作霖携手曹锟、吴佩孚,共同对抗安福系势力,挥师入关,连挫段祺瑞的定国军。此后,他们力推靳云鹏组阁,并任命奉军暂编第一师师长张景惠担任察哈尔都统,汲金纯则成为热河都统,而绥远地区的马福祥亦纳入张作霖的势力范围。翌年春,张作霖又被授予蒙疆经略使之职。

那年的冬季,张作霖心爱的五夫人王雅君正值分娩之际。在回奉的途中,他于京奉铁路上的历家窝棚东站下车,前往位于姜家屯镇(现属黑山县)的住处,寄宿于三畲粮栈。他向粮栈经理钟承之先生商议,欲纳娶北镇县沟帮子附近的一位女子为妻,并将她接到沈阳。

此行,与姜家屯的副经理杨荫普同行,他是黑山王大包屯人氏,受命担任奉天“三畲银号”的经理。

不久之后,姜家屯镇的六夫人便被遣返回家,同时,她亦得到了数千元的补偿以了结此事。

在此次偶遇中,我有幸目睹了曾显赫一时的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得益于家父在姜家屯区一所小学执教的职务,我有幸省亲期间,在大街之上瞥见了他。他身材不高,面容白皙,黑发披肩,头顶一顶呢帽,身着一袭黑缎对襟褂,外披银灰色绸面皮袍,脚下蹬着一双礼服呢棉鞋,一手持手杖,另一手则拿着纸烟。他的举止典雅,颇有文人之风,与武夫的形象大相径庭。与他同行的,还有俞沐谭、钟承之,以及黑山、北镇、新民三县的县令、警察所长以及地方上的绅士们。